中國保險網1月18日訊 隨著經濟的發展,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商業保險作為老年人生命和意外事故的保障。擔保產品比金融產品更為復雜。在“保險姓保”的背景下,保險的銷售渠道自然應該是代理型的。經過幾年的粗放發展,保險市場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局面,產品同質化嚴重,價格戰層出不窮。因此,保險公司也盡量做出差異化產品,形成產品矩陣,并根據不同投保人的需求推薦相應的產品。在保險改革的陣痛中,中美貿易爭端和疫情肆虐,保險公司的業績更是雪上加霜。
中國太保1月18日晚間發布公告稱,子公司太保壽險、太保產險于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實現原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2084.60 億元、1480.95 億元,同比增幅分別為-1.84%和10.85%。2020年,中國太保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565.55億元,同比增長3.06%。
從原保費收入來看,太保壽險和太保產險分別在壽險行業和財險業排名考前的公司。雖然公司規模仍位居第三,但人身保險和保費收入遠遠落后于行業,公司為轉型付出了代價。財產保險行業發展迅速,平安和人保財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這是因為財產保險本身同質性比較強,價格戰一直是主流。借助科技帶來的低運營成本和規模優勢,三大財險龍頭不怕價格戰,護城河仍在加強。
然而,壽險的同質化并沒有財產保險嚴重。中國太保曾表示,要把握行業發展趨勢,前瞻性布局健康、養老等新業務板塊,推進“產品開發”+“服務”的新發展模式;以創新科技帶動保險主營業務,提升客戶體驗,運營效率和風險管控,成為集團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;不斷挖掘客戶資源,擴大板塊聯動優勢,將協同效應轉化為協同價值。未來公司壽險產品將以死差價和費用差價為主,息差比例將有所降低。這個產品的轉型和客戶的培養都是一個過程。
在沒有與中國平安全面對抗的情況下,中國太保做了兩件事。一是建立以保險為核心的自身生態鏈,提高產品競爭力。二是推進公司2.0轉型,聚焦價值、團隊、賦能,從產品結構、渠道建設、金融技術三個方面努力在保險業未來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。
2020年,受到疫情的影響。太保壽險加快線上運營,推動營銷團隊轉型升級,探索“產品+服務”的新發展模式,著力打造新動力。壽險新業務價值增長面臨壓力,剩余邊際余額繼續增長。太保人壽將以客戶為導向,堅持“注重價值、注重團隊、注重賦能”,尊重壽險業務規律,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發展之路,促進價值的可持續增長。加快構建團隊提升、服務增值、科技賦能三大驅動力。
從公司經營情況來看,2017年以來,在長期利率下行的情況下,傳統保險產品吃差價的空間逐漸惡化。同時,隨著經濟增長、保險保障需求的不斷增加、監管層控制利差損失風險和引導行業回歸安全等因素的影響,壽險業逐漸由規模導向型向價值導向型轉變。中國太保積極調整戰略方向,乘勢而上,在轉型1.0的基礎上全面推進轉型2.0,重點發展長期安全業務,提升代理能力,符合行業發展趨勢,轉型是卓有成效。